4IADk8hnpcP humor.huanqiu.comarticle端午:龙舟破浪,粽香情浓/e3pmtdbjj/e3pmtddto《风土记》中记载有“仲夏端午,端者,初也”,意指端午节是五月的第一个五日。仲夏五月,端午节如期而至,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佳节,在数千年的岁月流传中,民间逐渐形成了端午日祭屈原、赛龙舟、裹香粽、饮雄黄、挂艾蒲等习俗,历代文人墨客对此都有吟咏,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。诗情画意赏佳节端午龙舟破浪,粽香情浓提及端午节,屈原的身影总是无法绕过。这位伟大的诗人,以一曲《离骚》诉说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。他的忠诚与坚韧,也成为端午节深厚文化内涵的象征,这一点,在古人的诗句中就已经有所表现。两首古诗,言简意深,不仅深深表达了对屈原的崇高敬意与无尽怀念,更透露出作者深沉的爱国忧国之情。屈原的忠贞不渝,诗人的真挚情感,在诗句间流淌,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。端午节时值仲夏,为防夏日疾病,古人用兰草药汤沐浴去污除垢,因此端午节又称“浴兰节”。苏轼的《浣溪沙·端午》就描绘了端午时节人们沐芳兰药浴,佩五彩香囊的情景,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。欧阳修的《渔家傲·五月榴花妖艳烘》文字清逸,意境高雅,把端午时节粽子飘香,人们畅饮菖蒲美酒的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,读罢让人顿生身临其境之感。粽子,作为“端午特供”美食,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记忆。每一颗粽子都包裹着满满的祝福和思念,象征着团圆和幸福。最早关于粽子的记载是西晋周处的《风土记》:“仲夏端午,烹鹜角黍。”古人以菰叶裹黍米成牛角状,称“角黍”;用竹筒装米烧煮而成,称“筒粽”。到唐代,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,色泽变白,味道香甜。唐代诗人姚合的“渚闹渔歌响,风和角粽香”,元稹的“彩缕碧筠粽,香粳白玉团”,就描述了粽子的味道和形状。宋代词人韩元吉的“角黍堆冰碗,兵符点翠钗”,陆游的“盘中共解青菰粽,哀甚将簪艾一枝”,则道出了艾叶粽的独特风味。说到陆游,他的《乙卯重五诗》 给端午节揉进了一种别样的闲适。重五山村好,榴花忽已繁。粽包分两髻,艾束著危冠。旧俗方储药,羸躯亦点丹。日斜吾事毕,一笑向杯盘。念念不忘“王师北定中原日”的陆游,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,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。但由于收拾山河的志向未能实现,我们仿佛仍能从“日斜吾事毕,一笑向杯盘”中,感受到一丝伤感与无奈。端午节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——赛龙舟。激昂的鼓点、翻飞的浆影,象征着团结与拼搏。观众们欢呼喝彩,龙舟选手们奋力向前,那场面如烈火燃烧,奔腾澎湃,好一幅令人热血沸腾的竞技画卷。唐代诗人张建封写过一首《竞渡歌》,将龙舟竞赛场面的壮观、气氛的热烈、比赛的紧张描绘得淋漓尽致,让人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那昂扬的激情和斗志。草木葳蕤,榴花似火,艾叶摇曳,雄黄酒烈,粽子飘香,龙舟竞发……“世代思端午,骚风万古传”,走进诗意中的端午,不禁让人对这个古老节日多了几分敬重,也对节俗所承载的文化增添了几分喜爱。快乐是一种境界,安康是必不可少的基石,伴着棕香摇曳,《讽刺与幽默》祝您端午安康、幸福相随。文章/彭 晃插画/赵曙合1718090453281责编:讽刺与幽默讽刺与幽默171809045328111[]//img.huanqiucdn.cn/dp/api/files/imageDir/3fbc65b640d4e62a6595a8314fec161eu5.jpg{"email":"fcyymb@126.com","name":"讽刺与幽默"}
《风土记》中记载有“仲夏端午,端者,初也”,意指端午节是五月的第一个五日。仲夏五月,端午节如期而至,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佳节,在数千年的岁月流传中,民间逐渐形成了端午日祭屈原、赛龙舟、裹香粽、饮雄黄、挂艾蒲等习俗,历代文人墨客对此都有吟咏,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。诗情画意赏佳节端午龙舟破浪,粽香情浓提及端午节,屈原的身影总是无法绕过。这位伟大的诗人,以一曲《离骚》诉说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。他的忠诚与坚韧,也成为端午节深厚文化内涵的象征,这一点,在古人的诗句中就已经有所表现。两首古诗,言简意深,不仅深深表达了对屈原的崇高敬意与无尽怀念,更透露出作者深沉的爱国忧国之情。屈原的忠贞不渝,诗人的真挚情感,在诗句间流淌,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。端午节时值仲夏,为防夏日疾病,古人用兰草药汤沐浴去污除垢,因此端午节又称“浴兰节”。苏轼的《浣溪沙·端午》就描绘了端午时节人们沐芳兰药浴,佩五彩香囊的情景,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。欧阳修的《渔家傲·五月榴花妖艳烘》文字清逸,意境高雅,把端午时节粽子飘香,人们畅饮菖蒲美酒的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,读罢让人顿生身临其境之感。粽子,作为“端午特供”美食,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记忆。每一颗粽子都包裹着满满的祝福和思念,象征着团圆和幸福。最早关于粽子的记载是西晋周处的《风土记》:“仲夏端午,烹鹜角黍。”古人以菰叶裹黍米成牛角状,称“角黍”;用竹筒装米烧煮而成,称“筒粽”。到唐代,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,色泽变白,味道香甜。唐代诗人姚合的“渚闹渔歌响,风和角粽香”,元稹的“彩缕碧筠粽,香粳白玉团”,就描述了粽子的味道和形状。宋代词人韩元吉的“角黍堆冰碗,兵符点翠钗”,陆游的“盘中共解青菰粽,哀甚将簪艾一枝”,则道出了艾叶粽的独特风味。说到陆游,他的《乙卯重五诗》 给端午节揉进了一种别样的闲适。重五山村好,榴花忽已繁。粽包分两髻,艾束著危冠。旧俗方储药,羸躯亦点丹。日斜吾事毕,一笑向杯盘。念念不忘“王师北定中原日”的陆游,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,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。但由于收拾山河的志向未能实现,我们仿佛仍能从“日斜吾事毕,一笑向杯盘”中,感受到一丝伤感与无奈。端午节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——赛龙舟。激昂的鼓点、翻飞的浆影,象征着团结与拼搏。观众们欢呼喝彩,龙舟选手们奋力向前,那场面如烈火燃烧,奔腾澎湃,好一幅令人热血沸腾的竞技画卷。唐代诗人张建封写过一首《竞渡歌》,将龙舟竞赛场面的壮观、气氛的热烈、比赛的紧张描绘得淋漓尽致,让人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那昂扬的激情和斗志。草木葳蕤,榴花似火,艾叶摇曳,雄黄酒烈,粽子飘香,龙舟竞发……“世代思端午,骚风万古传”,走进诗意中的端午,不禁让人对这个古老节日多了几分敬重,也对节俗所承载的文化增添了几分喜爱。快乐是一种境界,安康是必不可少的基石,伴着棕香摇曳,《讽刺与幽默》祝您端午安康、幸福相随。文章/彭 晃插画/赵曙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