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EPqcVrvm2M humor.huanqiu.comarticle文化时间 | 古人的近视眼太“离谱”/e3pmtdbjj/e3pmtea35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近视是一个常见的问题,那么古人有近视问题吗?患了近视怎么治疗?图/赵曙合在当今一些人看来,古人患近视的概率不高,毕竟古代读书的人较少,没有现在那么大的升学压力,更没有手机、电脑、电视乃至照明灯等现代科技产物的视力干扰。由于受到遗传、职业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,古代十年寒窗苦读的书生在点灯熬油的微光中读书,眼睛近视也在所难免。由此,古人关于近视眼引发的趣事很多,如“五米外雌雄难辨,十米外六亲不认,十五米外人畜不分”。《笑林广记》中描述:有一个患近视的人出门,把一大堆牛粪误以为是路人丢的漆器盒子,于是双手去捧,捧起之后觉得这个“盒子”潮湿软烂,还感叹说:“盒子是个好盒子,就是上面的漆还没干。”清朝乾隆户部尚书鄂尔奇因眼睛高度近视闹出了“把别人的脚看成猫”的笑话。另一个清代著名诗人丁澎也因近视“把老虎看成人,差点丢掉性命”的趣事。这些近视段子听起来好像很夸张,但确实也戳中了很多近视眼患者的痛点。关于古人患近视的记载也不少。宋代叶梦得在《石林燕语》中记载:“欧阳文忠近视,常时读书甚艰,惟使人读而听之。”唐代诗人白居易在《眼病二首》中记录自己:“散乱空中千片雪,蒙笼物上一重纱。纵逢晴景如看雾,不是春天亦见花。”曾经少时砸缸后来写出了《资治通鉴》的司马光也是个近视患者,他自述“素有眼疾,不能远视”。而在一些古医书中也有类似“近视眼”的记载,早在商朝武丁时代,中国先贤就有包括眼病(当时称“疾目”)的甲骨文卜辞,《黄帝内经》中也有多种眼病的记载,虽然没有明确说是近视眼,但也是近视眼的一种。 古人虽然对近视有了初步的认识,但也没有什么应对办法,如果近视度数深,那就要贴着书看,达到“闻墨”的境地,但也有自力更生的代表。比如人们熟悉的大文豪苏轼,他就独创发明了一种“熨眼法”,具体操作是找一个容器,盛满热水,用手捧着热水“熨”眼,每天“熨”几次苏轼都记载得很清楚。在古代,近视作为眼疾的一种,主要是通过中医进行调理,《本草纲目》中就明确记载清肝明目的药材及用法,常用的有决明子泡水喝,以及青皮水洗眼。比较激进一点的采用针灸治疗,宋代窦汉卿的《针灸标幽赋》将“光明”作为攒竹穴的别名,记载了它治疗眼疾的功用,流传到现在就是一套豪华版眼保健操。近视的古人大多为读书、当官、商贾之人,因此近视也被古人视作“富贵病”。文章/汪 志1693897482136责编:讽刺与幽默讽刺与幽默169389748213611[]//img.huanqiucdn.cn/dp/api/files/imageDir/31b03a2e51b251789612e380ebea8a0c.png{"email":"fcyymb@126.com","name":"讽刺与幽默"}
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近视是一个常见的问题,那么古人有近视问题吗?患了近视怎么治疗?图/赵曙合在当今一些人看来,古人患近视的概率不高,毕竟古代读书的人较少,没有现在那么大的升学压力,更没有手机、电脑、电视乃至照明灯等现代科技产物的视力干扰。由于受到遗传、职业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,古代十年寒窗苦读的书生在点灯熬油的微光中读书,眼睛近视也在所难免。由此,古人关于近视眼引发的趣事很多,如“五米外雌雄难辨,十米外六亲不认,十五米外人畜不分”。《笑林广记》中描述:有一个患近视的人出门,把一大堆牛粪误以为是路人丢的漆器盒子,于是双手去捧,捧起之后觉得这个“盒子”潮湿软烂,还感叹说:“盒子是个好盒子,就是上面的漆还没干。”清朝乾隆户部尚书鄂尔奇因眼睛高度近视闹出了“把别人的脚看成猫”的笑话。另一个清代著名诗人丁澎也因近视“把老虎看成人,差点丢掉性命”的趣事。这些近视段子听起来好像很夸张,但确实也戳中了很多近视眼患者的痛点。关于古人患近视的记载也不少。宋代叶梦得在《石林燕语》中记载:“欧阳文忠近视,常时读书甚艰,惟使人读而听之。”唐代诗人白居易在《眼病二首》中记录自己:“散乱空中千片雪,蒙笼物上一重纱。纵逢晴景如看雾,不是春天亦见花。”曾经少时砸缸后来写出了《资治通鉴》的司马光也是个近视患者,他自述“素有眼疾,不能远视”。而在一些古医书中也有类似“近视眼”的记载,早在商朝武丁时代,中国先贤就有包括眼病(当时称“疾目”)的甲骨文卜辞,《黄帝内经》中也有多种眼病的记载,虽然没有明确说是近视眼,但也是近视眼的一种。 古人虽然对近视有了初步的认识,但也没有什么应对办法,如果近视度数深,那就要贴着书看,达到“闻墨”的境地,但也有自力更生的代表。比如人们熟悉的大文豪苏轼,他就独创发明了一种“熨眼法”,具体操作是找一个容器,盛满热水,用手捧着热水“熨”眼,每天“熨”几次苏轼都记载得很清楚。在古代,近视作为眼疾的一种,主要是通过中医进行调理,《本草纲目》中就明确记载清肝明目的药材及用法,常用的有决明子泡水喝,以及青皮水洗眼。比较激进一点的采用针灸治疗,宋代窦汉卿的《针灸标幽赋》将“光明”作为攒竹穴的别名,记载了它治疗眼疾的功用,流传到现在就是一套豪华版眼保健操。近视的古人大多为读书、当官、商贾之人,因此近视也被古人视作“富贵病”。文章/汪 志